乐文小说网 > 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 > 第454章 【二更】454

第454章 【二更】454


骆时行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东西,  只好把派去洛阳的人给喊了过来。

        这些人是他派过去送税收的,大张旗鼓的过去就是为了告诉那些人珠崖州现在已经能交税了,虽然不是很多,  但从零到一都是巨大的进步啊。

        正好快过年了,就送点东西过去让大家高兴高兴,  大小也是件喜事,  而且这边的潜力巨大,  顺便还想看看能不能发展一下旅游业。

        这些人是骆时行选的被流放官员,  这些人大部分都比较冤,有一些是因为来俊臣诬告被牵连流放过来的。

        有一些做事认真,  能力也不错,干脆骆时行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如果去了洛阳被吏部看上留下来也是他们的本事,  不能的话也算是过了明路,  回来骆时行也能用一用他们。

        不过这些人还是不够,  所以这一次骆时行派人送税收过去其实更多是为了招揽人才。

        反正他已经用北带县和交州证明过自己是能够变废为宝的,  希望那些正在排队等官职的人能够看一看他们珠崖州。

        在洛阳你可能连个县令都当不上,  但是到了珠崖州,你来了就是中流砥柱啊!

        骆时行不太确定这种方式有没有用,  这个大概就跟后世许多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一样,  人往高处走,  骆时行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宣扬一把,  如果还不行就只能在岭南这片地方找人了。

        不过现在他比当初在交州的时候游刃有余得多,  因为他不用被困在交州一个地方,  岭南那么一大片地方,  用心找总能找到合适的人。

        只是这期间耗费的精力会很多,  骆时行不确定他有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

        大概是因为去的时候被骆时行叮嘱了一下,  所以这些人到了那里见吏部和户部尚书的时候很努力的说了一下珠崖州如今的情况。

        不过这两位尚书比起珠崖州,更关心骆时行的生活。

        因为大佬们都在关注啊,女皇在关心,只不过这些人还不到被女皇接见的程度。

        皇嗣也在关心,只是皇嗣很谨慎,不肯轻易见外臣。

        首相狄仁杰也很关系,但他事情很多,也抽不出空来见,毕竟大唐跟吐蕃还在打仗呢。

        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武承嗣、太平公主以及驸马薛绍,关注骆时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拿到第一手资料也能跟大家多交流一下。

        只是在这些人过来之前,骆时行叮嘱了很多遍,除了他们现在的耕种情况可以稍微适当地夸大一些之外,其他都要老老实实回答。

        更何况是骆时行相关,他们也不敢随便说。

        于是整个大周帝国上层都知道了骆时行的刺史府是破的,到了下雨的天气他都没有地方睡觉,甚至连现在都还没有修。

        一是没钱、二是没人、三是没有精力。

        骆时行亲自考察甘蔗园、耕地,走访民间这些事情都是扎扎实实做过的,所以这些人说起来也都很佩服,更是感激。

        若是没有骆时行,他们现在能不能吃饱都是个问题。

        所有人在听到的时候都心疼坏了,武曌或许是年纪大了,也或许是越来越接近功成名就,她的脾气柔软了很多,知道之后就叹气说道:“这孩子之前就吃了很多苦,不该让他去的。”

        狄仁杰更是很后悔,他的仕途勉强算得上顺遂,就算外任也没去过特别落后的地方,再加上骆时行出手解决了来俊臣,让来俊臣没有机会诬陷他,狄仁杰也就没有被贬官。

        导致狄仁杰对落后的概念只是文书上记载的那些,完全没有想到居然差到这个地步。

        连房子都是破的,下雨都没地方躲雨,吃穿用度更是不用说,最主要的是他记得南边多雨,而骆时行身上的压力让他连房子都来不及修。

        狄仁杰心里的愧疚都快把他淹没了,尤其是看到自家养尊处优的幼子的时候,再想想年纪差不多的骆时行,深深有些后悔,当初他不该说那句话的。

        如果他没开口,骆时行或许还在交州,不说环境多好,至少不会吃这样的苦头。

        而就算如此,骆时行在给朝廷的奏疏上也一个字都没提过,甚至也没有宣扬过。

        狄仁杰一向是主张官员入中枢之前最好去各地都当当官知道民生疾苦的人,但是这一次,他理智上知道大概也只有骆时行才能拯救那片落后的地方,但感情上却有点难过,忍不住说了句:“不如……让越国公先回交州吧,安排人在珠崖州治理就是了。”

        众人都看向女皇,最后做决定的是武曌。

        武曌也叹气:“如今珠崖州诸事草创,你让他走,他也未必肯走。”

        骆时行若是真的吃不了那份苦头,怎么可能一个字都不说?

        李旦也大着胆子说道:“骆无咎是个老实孩子,但凡给他的任务再难他也没说一个不字,现在把他调走只怕是前功尽弃,也可能让他名誉扫地。”

        众人在听到李旦说骆时行是老实孩子的时候还觉得李旦这是被蒙蔽了眼睛,但是等李旦说完,大家想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啊。

        朝廷下派的任务就算是狄仁杰这样的首相偶尔也要推辞一下,当然未必是真的做不到,只不过是综合考量不会什么都答应。

        只有骆时行,女皇说什么他都敢点头,这么一想,这人受宠好像也正常,谁不喜欢这样的手下啊?

        狄仁杰难得一脸忧郁,他总觉得是自己把骆时行给坑了,所以才说出那句话。

        倒是武曌,不会沉浸在心疼之中,立刻拍板说道:“给他送钱送人,先让他把刺史府修一修再说!”

        只是如今朝廷被一场花费巨大的战事拖着,各项支出都在削减,因为没人知道这场仗会打多久。

        所以武曌张嘴说出的那个数字足以让户部眼前一黑,户部尚书不是不想给钱,但……国库真的不宽裕啊。

        好在武曌对这些心里都有数,那个数字并不是完全让户部出,只是因为是以封赏的名义给骆时行赐各种钱财珍宝,所以户部怎么都要出一点,剩下武曌自己开私库给的才是大头。

        不仅如此,她还送过来了很多奴隶。

        她这次才知道骆时行名下奴隶本身就不多,除了护卫满员,其他仆役的数量在公爵这个档位简直是寒酸。

        哦,或者说是在还不如子爵家里人多。

        骆时行不喜欢买卖人口,所以家里的人都是一开始从瓯駱族带过来的,后来补充的一些也是偶尔看到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心下可怜就收留了他们,给他们一口饭吃。

        武曌不知道他这想法是哪儿来的,只以为是因为骆时行自己吃过苦才会这样。

        武曌见过太多一朝一飞冲天然后反过来欺压原本阶层的那种人了,共情是个很珍贵的品质,这样的人情感很细腻,也很温柔。

        不过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骆时行才会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

        但是堂堂国公,家里这么点人也太少了,干脆送过去一点吧。

        武曌将事情交给李旦去办,因为李旦跟骆时行关系好,李旦也不会坑骆时行。

        李旦同样是个温柔细腻的人,他甚至还注意到了南北气候差异不同,所以哪怕送人过去也是让人在岭南选了一些被好好训练过的奴隶给送了过去。

        骆时行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颇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缺钱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他缺钱?

        而且他的卧室是早就修好了的,书房自然也先修好了,他就算再无私奉献也不可能真的让自己在那种环境下生存。

        这些人到底对他有什么误解啊?

        然而朝廷或者说是武曌命令送过来的东西还只是先头部队,紧接着其他人也在给他送东西,太平公主、武承嗣甚至是李旦都咬牙节省了一下自己的开支给他送了点东西过来。

        狄仁杰更是过分,不仅送来了东西,甚至还把儿子给打包过来了。

        骆时行看着一脸无精打采的狄景晖,想到这小子贪婪残暴到了连累他父亲的生祠都被砸毁,一时之间颇为头痛,很想问问狄仁杰是不是恨他。

        不过狄仁杰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小儿子脾性不太好,他现在很忙,没空管,长子次子对这个弟弟又十分溺爱,根本管不住,早就想把他送到外面去历练一番。

        但他是首相啊,他的儿子谁敢管呢?送出去岂不是也要被捧着哄着?

        狄仁杰想了一圈,觉得骆时行合适,两个都是年轻人,应该更有共同语言,而且他儿子平时谁都不服,俨然成了洛阳一霸,但对骆时行还是服气的。

        骆时行脾气上来了也不会给他面子,对方连女皇宠臣的面子都不给,说怼就怼,说按死也按死了,怎么可能怕首相的儿子。

        狄仁杰很放心地把儿子给丢了过来,不过他倒也不是真的坑骆时行,他儿子书读的还可以的,而且他儿子过来了,狄仁杰就能理所当然的让一堆幕僚跟着过来,也算是给骆时行帮忙。

        骆时行的刺史府一下子扩充了许多人,搞得他有些发愁这些人怎么安排。

        而就在他发愁的时候,程敬微连声招呼都没打就过来了。

        骆时行在见到他的时候十分惊喜:“阿微,你怎么来了?”

        他开心的扑过去抱住了程敬微,而程敬微顺手就把他抱起来说道:“走,跟我去广州。”

        骆时行:????


  (https://www.lewenwuxs.com/80/80464/521894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